實體店轉(zhuǎn)型都有哪三個操作特征呢?
① 從“產(chǎn)品思維”到“用戶思維”的轉(zhuǎn)變。
未來的實體店有兩種模式:
一是多品類/多品牌連帶。(生活方式的集合店)
廣州的方所,一家綜合性的書店,有服裝、書籍、講座、電影、創(chuàng)意市集,甚至做一些展覽。這就是多品類連帶的一種方式。
日本的鳥屋書店,不是一家普通的書店,它賣咖啡、餅干、面粉、家具、電話、影碟、晚餐等等。所有的一切都是來自于消費者生活方式的改變,它定位日本的中產(chǎn)階級,70后、80后的新消費者。
二是單品極致。(只售賣一種或兩種產(chǎn)品)
比如雀巢膠囊咖啡機,日本的秋山木工只做家具,日本1349年起的“鹽瀨總本家”只賣饅頭。日本,這樣單品極致的品牌非常多,不貪知止,之所以做這個品牌,是為了持續(xù)給客人好的感受。
② 增加顏值
小時候我們?nèi)ベI文具,進到一個貨堆如山的文具店,老板翻箱倒柜給你找商品,這種體驗好嗎?這種店鋪有顏值嗎?我們看下圖北歐的一家文具店,你感受到的是精致,感受到的是極致的體驗。買一到兩樣的商品送人,感覺也特別好。
③提升體驗
什么叫做體驗?顧客來到店鋪之后,參與整個消費過程、購買過程、試用過程的一種感受。很大程度是用戶思維的落地,把用戶的需要變?yōu)樾枨蟆C把人放在首位,換位思考,到生活中去,真實體會別人的感受。(很多設(shè)計師總是本位主義,設(shè)計時以自我為中心。從自身的本位出發(fā)去考慮問題是片面的,也許自身的體驗是最豐富和真切的,但這并不符合用戶的需求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