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社群的形成
幾年前,雷軍說:這是一個豬站在風口就能刮飛的年代,關鍵你要站對風口。
這句話因小米極度成功成了雷軍的名言,同時塑造了“粉絲經濟”和“互聯(lián)網思維”,只為這樣的高大上的詞匯,讓傳統(tǒng)企業(yè)主有點找不到北的感覺。
2022年,“社群經濟”的出現(xiàn),給傳統(tǒng)企業(yè)主帶來很大的打擊,羅振宇制作的“羅輯思維”是社群經濟最大的定義者和實踐者,尤其是他在四個月內兩次招募付費會員,入賬會員費電千萬人的事跡,一時被傳為佳話。
讓很多人對社群商業(yè)的力量驚嘆不己,羅振宇更把互聯(lián)網社群稱為未來商業(yè)的核心動力。
互聯(lián)網思維,粉絲經濟,社會經濟,要那么邪乎嗎?其實一點也不邪乎。互聯(lián)網思維從互聯(lián)網出現(xiàn)那天就已經誕生了,互聯(lián)網是一個工具而不是一個產業(yè),互聯(lián)網思維一直都被人們沿用。
亞馬遜顛覆了實體書店,淘寶顛覆了零售,騰訊顛覆了通訊行業(yè)等等,小米的出現(xiàn)只是利用互聯(lián)網這個工具,改變了傳統(tǒng)行業(yè)的格局。
未來移動互聯(lián)網會改到更多的行業(yè),沒有什么神奇的,更別提社群經濟了,社群早在幾萬年前就已經有了,它伴隨著人類的出現(xiàn)就誕生了。
勒達·考斯米德和約翰·托比認為,對生存的關注是原始人類思維方式的主要決定因素。對原始人類來說,生命不但痛苦嚴酷,而且非常短暫,隨時都有可能死于非命。
他們白天要躲避豺狼,晚上要防備虎豹,還要不辭辛勞地獵取食物。除此之外,尋找合適的伴侶也是一個大難題,簡而言之,安全、食物和性就是原始人類必須面對的重大挑戰(zhàn)。
而所有這些問題靠單打獨斗肯定是不行的。因此,在他們的意識中集群結伙的思想一直都根深蒂固,后來慢慢就形成了部落。理解人類祖先所面對的問題有助于我們更清楚人類的本性是什么。
為什么我們的血液中流淌著對群體的依戀,以及更好地了解現(xiàn)代社會中存在的問題。
美國人類科學家拉爾夫·林頓曾深入研究過早期部落的發(fā)展過程。通過研究世界各地的早期人類部落。
其中,包括馬達加斯加的山地部落,北美印第安的克里族,科曼奇族和波尼族;
他早在21世紀初就觀察到,一個強力的部落群體必須具備以下三種特征:由相似文化產生的統(tǒng)一性,頻繁發(fā)生的友好接觸以及特定的共同利益。
我們玩微信、微博、陌陌等社交軟件,參與社交活動都是因為我們需要在人群中找到歸屬感。獲得來自組織的認同,人類是群居性動物,而且永遠都不會改變。
現(xiàn)在,我們靠物理連接(地理位置,社交軟件)的方式來組織全體。但組成群體并不只是為了滿足實現(xiàn)友情的心里需要,它還具有實用性和生存方面的意義。
我們總是傾向于加入那些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好處,能幫我們實現(xiàn)利益,能豐富我們的精神或支持我們的世界觀的群體。
微商爆紅是因為它通過微信這種物理連接,快速把人們連接在一起形成組織。
微商的代理商群體,恰恰符合上面講的一個強有力的部落形成的三個關鍵要素,微信群、QQ群、yy語音就是這些群體頻繁友好發(fā)生關系的載體。
任何品牌都要有自己的粉絲,如果僅僅停留在粉絲這個層面,無非是把以前的忠實用戶換了個新名詞而已。“無粉絲不品牌”,這句話沒錯。但反過來,哪一個品牌沒有自己的粉絲呢?
只有當你的客戶變成用戶,用戶變成粉絲,粉絲變成朋友的時候,才算得上是社群。社群是任何時代所有商業(yè)都在追求的重要目標。
但只有到了移動互聯(lián)網時代,有了微信這樣高效率工具以后,社群才是可能的。
這中間的差距是,一個有社群的品牌和有沒有社群的品牌,其核心競爭力是完全不同的。沒有社群的微商品牌都會死,因為社交電商靠的就是關系。
二、激活社群
古人常說:“打江山易。守江山難”。微商招招代理容易,但是激活代理,讓代理賺錢并且長期跟著你的品牌手下卻難上加難。
很多微商不能堅持下去,通常有兩個原因:沒有賺到錢和沒有找到來自組織的關懷。
大部分微商品牌原始人都是門外漢出生,對互聯(lián)網群建設一竅不通,只是碰巧抓住微商這個機會,根本不知道如何激活代理,讓大家能夠積極參予品牌的建設。
這也是為什么很多手機廠商學習小米做粉絲,玩社群而最后都死掉的原因。
他們都忽略了雷軍的出身——金山軟件CEO,產品經理,天使投資人,卓越網創(chuàng)始人,他對電商,社交,互聯(lián)網,行業(yè)變革都很熟悉。
按照社會家埃米爾·杜爾凱姆的觀點,激活社群必須依靠以下三種因素:它們分別是:共同關注點、集體意識和定期聚會。
我們通過接觸很多微商人,認為還有第四個要素,即單個單群的規(guī)模不要超過150人。
1、共同關注點
全體成員之間感到彼此密切聯(lián)系,同時作為一個整體,感到自己異于其它非成員,這種感覺有時也稱為“共同歸屬感”。
社群的共同觀注點是需要制造和引導的,微商的品牌創(chuàng)始人要想辦法引導你的代理商找到共同的關注點,他們感覺到“共同歸屬感”。
讓他們感覺到其他品牌有差別。比如:在團隊中樹立微商學習榜樣,請明星代言產品,組織大型活動等等。
簡單點說,就是要你的成員在和你一起工作的時候有自豪感,讓他們在親朋好友面前感到驕傲。
共同關注點的另一個作用就是吸引大家的關注,緩解內部問題。
2、集體儀式
與所有群體一樣,網絡群體也必須借助儀式的力量。
口碑營銷專家杰基·休芭認為,儀式是“某個群體的共同體驗,它能促進情感凝聚力,對外人而言,這種儀式可能非常怪異,瘋狂,甚至愚不可及;但對群體內部人士來說,它們往往象征的生命,死亡或復興。”
儀式的形式包羅萬象,從一封簡單的“歡迎加入”郵件到發(fā)行圈內貨幣,再到發(fā)表文章和社群大事記陳列。這些都是保證群體成功得重要因素。
一個永葆青春的群體,不僅要同心協(xié)力一致對外,還必須懂得如何彰顯自己歷史、文化和自我意識。
微商品牌創(chuàng)始人給自己的代理頒發(fā)的授權書,就是集體儀式感的一種表現(xiàn),但是這種儀式感為這對于社群建設還遠遠不夠,你需要找更多的方式,讓社群成員為社群建設許下承諾。
3、定期聚會
互聯(lián)網上社群成員之間關系都是輕關系,建立的成本低,逃離的成本也低,一個拉黑,一個刪除,你們就是兩個世界的人。
互聯(lián)網是虛擬的,線上交往一年不如線下見上一面,線上認識線下見面交往,這種關系的強度才會更大。
粉絲經濟玩的最好的就是小米,社群經濟玩得最好的是邏輯思維,為了凝固社群成員之間的關系。
每年小米都在搞線下活動,全國各地的“爆米花”,每年4月8日米粉節(jié);
邏輯思維在全國各地鼓勵會員搞“羅輯思維線下聚會”羅振宇也在全國巡回演講,和邏輯思維成員建立深度關系,通過線下鞏固關系,增加社群的凝聚力。
對于線上代理商數(shù)量比較多的微商品牌,一定要定期組織公司的大會,邀請成績優(yōu)秀的代理商,來公司參觀或者組織大家一起去旅游,這些活動可以增加團隊凝聚力。
最好的辦法是可以在全國各設置市代理商的分舵,找到幾個核心成員,鼓勵大家走到線下去,互相學習,互相交流。
4、150人的社群
當人們加入一個與眾不同的群體時,往往會覺得自己很特別。
的確,在一群具有相似價值觀觀,觀點相近的群體成員中,得到他人的認同會讓我們在心理上得到莫大的獎賞。
為什么要強調150人的小社群?
據(jù)調查發(fā)現(xiàn),當QQ群和微信群這樣的社群載體過多時,信息流通太快,很多人因為沒辦法參與或者獲取不到有效的信息,最后選屏蔽群組,因為,他們在這里沒有找到歸屬感。
150人的社交直徑是有科學理論依據(jù)的,鄧巴博士根據(jù)對靈長類動物和人類的研究發(fā)現(xiàn):人類腦皮層的容量決定了我們社群交往對象的數(shù)量。
對任何時代而言,人類能夠維持的有效人際關系數(shù)量非常穩(wěn)定的,人類能維持的最大人際關系數(shù)量為147.8人,這個數(shù)字比較明了,我們維持的最大有效人際關系數(shù)量。
鄧巴深入研究了各民族的文件資料,發(fā)現(xiàn)人們往往會按照可維持密切關系的人數(shù)來定義規(guī)模不同的群體,如私密圈最多五人,興趣小組12到15人,以及日常交往圈可達35人。
這一模式在軍事組織中也同樣適用,美國軍方長期以來一直在進行嘗試和摸索,最終發(fā)現(xiàn)每個戰(zhàn)斗單位的最佳人數(shù)為兩百人以下,那種規(guī)模最容易進行管理和溝通。
如果超過這個數(shù)字,整個群體需要設置非常復雜的等級化管理和各種規(guī)定才能正常運轉。而如果推遲在150人左右,不但便于管理,而且內部協(xié)調效率也非常高。
在現(xiàn)代社會網絡中,我們也發(fā)現(xiàn)了相同的小規(guī)模群體現(xiàn)象。
臉譜(Facebook )2022年5月的報告中指出,其網站會員平均擁有120個好友,而平均每個用戶主動添加的好友數(shù)為70人,被添加的好友數(shù)為69人。
這個理論就是想告訴大家一個觀點,如果你想服務好你的代理商,你的代理商單個社會不要超過150人,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代理之間的關系滲透,幫助你維護社群的穩(wěn)定。
請記?。耗愕拇砩滩粌H僅是你的產品銷售人員,而且也是你的客戶,流失一個客戶,意味著你流失了一個忠實客戶。
未完待續(xù)